麻醉医生就是打一针就走了?
只有做大手术才需要麻醉?
......
你害怕麻醉吗?你也有这些疑问吗?
2023年3月27日—4月2日是中国麻醉周
今年的主题为“敬畏生命,医患同行——
讲好麻醉故事,助力健康中国”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你最关注的问题吧!
一、麻醉可不是“打一针”就完事了!
很多人觉得戴着“小花帽”的麻醉医生只需要在手术时打一针,让患者睡着就可以了,这其实是一个大误区!
❖ 手术前:麻醉医生要提前进行术前访视,根据不同手术需要和既定的麻醉方案进行麻醉穿刺、各种导管置入,给予患者麻醉药物。
❖ 手术中:麻醉医生需全程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如出现循环、呼吸、电解质、体温等异常,要及时调整纠正,随时处理突发情况,使患者在平稳、安全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 手术后:麻醉医生的工作也没有结束,他们还需要等待全麻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安全苏醒,还要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整镇痛泵等,确保患者全过程安全、平稳。
二、麻醉医生不只是和手术患者打交道!
❖ 产房内:无痛分娩,使产妇有了更好、更舒适的生产体验。
❖ 内镜室:无痛胃肠镜等技术,保证了诊疗结果的准确与患者安全。
❖ 急诊室、病房:气管插管技术,保障患者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是急救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平时是不是没有注意这些地方也有“小花帽”的身影?其实他们只是行动灵活,在需要时如风般出现,事后“潇洒”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三、麻醉的类型有哪些?主要区别?
麻醉医生有多种麻醉方法可以把人“放倒”。麻醉方法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大类,而局部麻醉常用的方法还包括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区域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和表面麻醉等,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吧~
❖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将全身麻醉药通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等方式进入体内,让人轻松进入“睡着状态”。患者对手术仅有的记忆就是麻醉医生站在你的头侧,给你口鼻扣上氧气面罩,缓缓地对你说“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数十秒钟之后,你就慢慢地进入了美妙而恬静的梦乡……当等你耳边轻轻地响起“醒醒哦”—“醒醒哦”的温情呼唤时,当你睁开朦胧的睡眼,手术已经结束了。
而麻醉医生则是从把你“麻倒”到把你“唤醒”期间,自始至终都默默地守护在你的身旁,持续监测着你的各项生命体征并精准进行麻醉管理,确保手术安全。在整个手术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辛勤的付出和汗水都在你的梦里……
❖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就是单纯麻醉患者身体的某一特定部位(皮肤组织、体表器官或肢体),是不需要麻醉全身的,也不需要患者睡着。因此,患者手术全程是处于“清醒状态”的,对麻醉操作是记忆清楚的,也知道麻醉医生给自己打针时的感觉或体验。
当你感觉到手术部位不痛或不能活动时,你会“如释重负”且知道麻醉好了、也不疼了。当然,由于患者过度紧张可能会影响手术操作或安全时,也会给予药物让患者适度地睡着。但这时候的睡着是镇静催眠式睡觉,可以随时唤醒你并与你说话哦。
❖ 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椎管内麻醉俗称“半身麻醉”,除手术部位麻醉外,其余身体部位都是正常的。
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身体某些外周神经干(丛)处,使其支配的身体部分区域,产生痛觉消失、不能活动的麻醉效应,以满足手术治疗的需要。
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都是由麻醉医生操作完成的,基本上就是所谓的“打一针”。然而,这“打一针”既不像是臀部肌肉针那么广泛,也不像是输液静脉针那么表浅,更不像是抽血动脉针那么搏动明显,而是要将局部麻醉药打到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椎管内或肌肉组织内的神经组织周围。
❖ 局部浸润麻醉和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是直接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至手术部位,并均匀分布到手术区所有的各层皮肤肌肉组织内,以消除局部疼痛而满足手术治疗的需要,比如体表小肿块的切除手术等。
表面麻醉则是将渗透性强的局部麻醉药喷雾或注射于黏膜、结膜等表面局部,以产生麻醉作用(局部麻木)而满足手术治疗的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局部侵润麻醉和表面麻醉一般比较简单,均由手术医生操作完成,不需要麻醉医生参与。
所以,麻醉医生的工作远不是“打一针”那么简单哦。“打一针”只是麻醉的基本功,而术中麻醉管理才是麻醉的核心技术,只有熟悉人体的生理机能、熟练掌握抢救药物的应用、具备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力,才能安全、有效地做好一台手术麻醉。
麻醉医生守护患者的生命,就像飞行员维护整架飞机的安全一样重要。麻醉医生在麻醉过程中需要时时刻刻都紧绷着安全这根弦,随时准备应对各种风险或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让人感觉神秘的手术室
他们总是默默坚守
只为镇痛充分干预与手术安全
他们时刻为生命待命
坐镇一场场“刀光剪影”的手术
仿佛一枚定海神针
感谢可爱、可敬的麻醉医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