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肾脏内科为一名69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建立了人工血管内瘘,将人工血管与自体的动脉和静脉血管进行吻合,搭建起一条透析“生命线”。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在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一开始血透就是终生的事情,每周多次的血透治疗也成了生命得以延续的保障。患者周大娘被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后,完善彩超及体格检查发现: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导致自身血管条件差,不适合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这种情况下,需要为她建立一条长期透析的血管通路——将人体的血液以一定的“流量”引出来,再把“清洗”好的血液送回到人体。
针对周大娘的情况,肾脏内科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后,决定为其建立人工血管内瘘。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肾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徐敏,主治医师张百中等为周大娘进行手术。手术历时两个半小时,顺利建立了人工血管内瘘,解决了周大娘因自身血管条件差而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难题。术后,触诊震颤好,听诊杂音明显,患者无明显不适。
根据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指南建议,血透通路优先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其次是人工血管内瘘,最后才是中心静脉导管。由于人造血管内瘘手术难度较高,以往,部分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只能考虑半永久透析导管维持生命;而无法忍受导管的患者则要跑到省城医院进行人工动静脉内瘘手术,不仅就医不便,增加了经济负担,而且后期复诊也不方便。现在,我院肾脏内科成功开展人工血管造瘘术,为自身血管条件差及血管资源耗竭的尿毒症患者搭建了新的“生命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将为更多血液透析患者带来福音。
什么是人工血管内瘘?
人工血管内瘘就是通过手术,把一根人工血管埋入体内,一端缝在动脉上,一端缝在静脉上。相比自体瘘,人工血管内瘘内径大、成熟时间短、血流量大、植入后就可以穿刺使用,无需插管过渡,不过其费用比较高,手术难度也大。
哪些肾友适合人工血管内瘘?
● 因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等原因引起自体血管纤细、闭塞或缺失;
● 本身上肢血管纤细;
● 原有内瘘出现狭窄等并发症需移植血管搭桥等情况的肾友,应选择人造瘘。
上一篇:结婚十年终好孕,玉兔迎新喜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