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要格外注意养护。但临床数据表明,夏季同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夏季气温升高,人体出汗增多,容易引发电解质紊乱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心脏供血负荷增大,进而增加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我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高新春介绍。
在过去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院心内科病房收治了240余位患者,其中超过半数都是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这些患者年龄跨度大,从28岁到86岁不等。
今年39岁的耿先生(化名),有长达七八年的高血压病史。两年前,他开始出现胸闷不适的症状,但由于缺乏规范治疗,症状反复发作,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今年4月,他因胸闷不适加重,慕名来到我院心内科寻求专业治疗。
高新春副院长经过详细问诊并结合冠脉CTA等相关检查后,确诊耿先生为:冠心病。随后,心内科团队为耿先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和护胃等综合治疗措施。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耿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并在五天后顺利出院。
高新春副院长强调,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危、重,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他也呼吁广大市民关注心脑血管健康,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关于冠心病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我国每年因冠心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100万,占世界总数的10%。目前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已达1100万,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冠心病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当心脏动脉壁内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后,血管内壁变得毛糙,动脉壁逐渐变厚变脆,血管腔变得狭窄,使得血流不畅而引发的心脏疾病。血管的供血不足会导致周围心肌出现缺血、缺氧,轻度短暂的缺血会引发心绞痛,严重者可致心肌坏死,甚至引发猝死。
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的闷痛、紧缩样疼痛,这种疼痛向左肩、左上臂、颈部放射,持续时间通常为3~5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 在进行体力活动时,感到心悸、胸闷、气短,这些症状在休息后能够自行缓解。
❖ 与运动有关的非典型症状,如头痛、牙痛、腿痛等。
❖ 在饱餐、寒冷环境、看恐怖影片、用力排便或听到噪音时,出现胸痛、心慌、气急等症状。
❖ 晚上睡觉枕头低时,自觉胸闷、憋气。
❖ 反复出现脉搏不规律,不明原因的心跳过快或过慢。
冠心病发作时,如何紧急应对?
❖ 立刻停止当前的运动及工作,静坐或者平卧休息。
❖ 立刻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类药物,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遵医嘱使用。5分钟后如果症状仍然不缓解,可以再次舌下含服一次(但不应超过医生建议的最大剂量),并时刻关注血压情况,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到医院就诊。
冠心病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 药物治疗:这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目的是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常用的有他汀类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防治心绞痛的药物,比如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药物效果。
❖ 介入治疗:当冠状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仅依靠药物治疗不能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和血液供应时,可以采用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先进的导管技术,将支架顺着血管精准地送入动脉堵塞的位置,并将其重新撑开,恢复血流。
❖ 搭桥手术: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病情严重的冠心病,通过介入治疗还不能完全改善心肌血供,可以采用搭桥手术。该手术是为心脏开辟一条新的通道,缺点是要做开胸手术,伤口大、会留疤。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操作快、手术便捷、痛苦少等优势,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
夏季如何预防冠心病?
❖ 夏季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容易导致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因此,大家要做好保暖措施。
❖ 适度运动能帮助血管保持弹性,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健走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 肥胖会诱发多种慢性病。建议日常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并努力维持正常体重。
❖ 长期忧郁、焦虑或神经紧张,容易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建议通过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来放松心情、培养爱好,并保持良好的情绪。
❖ 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要按时服药、定期检查,妥善控制各项指标。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