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我夫人在医院手术,由于出血较多,需要输血,医生给她输了两袋红细胞。人体的血液中除了红细胞外,还有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如果输全血不是补充得更全面吗?为什么只输红细胞呢?
文昌华
文先生:
输血是治疗失血和贫血的有效方法,对急性大出血引起休克的患者还有挽救生命的作用。现代输血已非单纯补充全血,正在转向以“补缺”为主要目的的成分输血方式。成分输血就是指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分开,然后根据病情需要,遵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入有关的成分。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些不同的血液成分均在体内各司其职。传统的输血是对失血者或贫血者输以全血,按现代医学观念,输全血仅限于急性大出血和换血时,其他情况则不输全血。因为保存血液的条件是针对红细胞的,不适宜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存活,几天后就只留下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几乎丧失贻尽。即使新鲜血液,其所含的白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成分也达不到有效治疗剂量。对血量正常的患者输注全血会加重血循环的负担,血浆中的多种蛋白质可使部分患者致敏,产生输血反应。所以,近年来,成分输血已得到普及,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总结一下,成分输血有以下优越性。(1)提高疗效。血液可以分离、提纯、浓缩,得到高纯度、高浓度的成分,还可以把多个献血者的同一血液成分混合在一起,达到一定的治疗剂量,输注后显著提高治疗效果。(2)减少输血反应和传染病的传播。血液成分非常复杂,输注全血可使受血者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和血液传播性疾病。成分输血可不输入不必要的血液成分,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血液传播性疾病。(3)合理使用,节约血源。一份全血可分成若干成分,不同成分有不同作用,可解决患者缺什么成分补什么成分的目的,不缺的不补,减少了输血量,也减轻了心血管的负荷。(4)减轻社会和个人经济负担。由于成分输血可一血多用,节约了血液就节约了血液资源,减轻了社会的负担。同时对患者又经济实用,减轻了经济负担。
副主任检验师 杨晓红
杨晓红 沭阳县人民医院输血科科长,副主任检验师,本科学历。从事临床检验工作20余年,曾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对各种临床检验、生化检验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临床血液成分输注治疗及各种急慢性白血病、贫血、再障等血液系统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篇,获市级科技成果奖2项。咨询电话 13773944719
上一篇:用心行医 肿瘤科在行动
下一篇:普外科切除一肝脏巨大血管瘤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