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我有时候感到心里闷闷的,就自己给自己把把脉,发现我的心跳偶尔会偷停一下。这种心脏偷停蛮吓人的,要紧吗?我是不是得了心脏病呢?
黄天贝
黄天贝读者:
你所说的心脏偷停,在医学上称为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在我们人体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后壁交界处,有一个叫“窦房结”的部位,它是心脏的最高统帅,负责发号施令,让心脏有规律地正常收缩。若心脏其他地方也来搅和,乱发号令,其“信号”比窦房结更早传达出去,就会引起心脏过早搏动,形成早搏。根据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
很多人认为,早搏就等于心脏病,这是个认识误区。我们所有人一生中都发生过早搏,只不过许多人没有感觉到而已。
早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不伴有心脏病的,称为生理性早搏,多发生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焦虑、疲劳、更年期、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时;伴有心脏病的称为病理性早搏,多发生在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瓣膜病等情况下。
早搏在健康人群中是很常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早搏的频率也增加,60岁以上的健康人中,80%的可出现早搏。不同的人对早搏的敏感度不一样,其感觉也不同。当早搏出现时,有些人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的症状,也有些人可没有任何不适。比如,在升学体检时,很多学生的心电图显示有早搏,但这些学生依然活蹦乱跳,丝毫没有异样的感觉;而有些人只是偶尔发生了一次早搏,却会感觉心都快跳到喉咙口了,很不舒服。因此,早搏对人们的健康是否有危害,关键在于个人本身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
早搏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否需要治疗,还要参考病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影响心排血量,以及发展成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等因素。治疗早搏要从两方面着手,一 是消除病因及诱因,二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对于生理性早搏者,如无明显症状,则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早搏频发,病人难以忍受,可考虑使用少量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对病理性早搏,只要病人无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及心功能不全,可在消除病因的同时,选用适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早搏,若病人无法耐受,可做射频消融治疗。
葛恒松 沭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曾分别于1999年和2008年在省人民医院进修心内科及心脏介入各一年。从事20余年高血压病、冠心病、瓣膜病、先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疾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擅长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在心内科疑难危重病诊断与治疗、抢救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咨询电话 13773911119
上一篇:脊柱侧弯要不要治
下一篇:胸片不能代替肺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