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官方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微资讯

医院动态

临床资讯
临床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临床资讯

肿瘤二病区开展癌症(恶性肿瘤)的精神疗法

发布时间:2014-09-03 08:53:12作者:浏览次数:

在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中,恶性肿瘤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庭,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经济压力,患者往往感到恐惧、焦虑,甚至绝望等情绪。就目前来说,癌症患者的命运绝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悲观。本世纪60年代被认为不治之症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现在如50%可缓解,50%可治愈。恶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宫颈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只要早期发现,治愈率也可达60%以上。恶性程度极高的子宫绒毛膜上皮癌,即使到了晚期,也有90%的患者可获得治愈。有资料报道,近年来统计,全世界经治疗的各种恶性肿瘤总的5年生存率已接近50%。中国人多发的鼻咽癌的总治愈率也已近50%,若早期治疗则治愈率可达80%以上。
    因此,身体发生了肿瘤并不真正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受到癌瘤的压抑,并由此造成的恐惧。现实生活中,由于对癌症的可治愈性了解得不多,有的甚至处于无所知的状态,以致一部分患者一旦知道自己被确诊为癌症后,便认为:“一切都完了”,精神防线崩溃了,消极等待死神的降临。有人说:“得了癌症,一是吓死的,二是愁死的,三是病急乱投医折腾死的,四才是病死的”,真实反映了精神心理疗法的重要性。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医学心理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量的临床及社会医疗实践表明,精神心理因素不仅是致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还对癌症的发展和预后产生重大的影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可增强抗癌治疗的功效,并可使机体向痊愈、康复的方向发展,有助于从根本上战胜癌症。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开朗、乐观、明智、冷静、沉着,以及坚定意志和刚强毅力。相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则表现为抑郁、忧愁、悲观、焦虑、忙乱,以及好发脾气和缺乏理智,这种消极情绪往往对癌症防治产生极大的阻力。有研究资料表明,消极情绪发展会导致并加速癌瘤细胞的增殖,不良的社会心理刺激是一种强力“促癌剂”,尤其是长期的抑郁情绪,作为一种激动因子可催化细胞基因发生突变。多数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是:①在认识上,认为得了“不治之症”,以致于谈癌色变;②在情绪上产生“这下可完了”的悲叹,绝望感强烈;③心理上严重失衡,正常心理活动得不到调节,效能明显降低,④易受不良暗示,看到别的患者呕吐,自己也会感到恶心;⑤受“癌恐惧”的心理影响,在抗癌治疗上住往配合较差。
    因此,医务人员以及癌症患者的家属和亲朋好友,除了自身提高心理、社会医学知识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应不失时机地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多环节、多层次的心理治疗,如信心疗法、想象疗法、放松疗法、谈话疗法以及精神寄托疗法等,并采取“生活意义疗法”和有效地运用癌症恐惧心理消除法与不良心理消除法,使癌症患者从悲观转为乐观,从恐惧感中解脱出来,从而有信心制服癌魔,从被动地接受抗癌治疗转为主动地迎战癌症,发挥大无畏的勇猛精神,去攻克一个个战则必胜的顽固的“癌”的堡垒。
    我院肿瘤Ⅱ病区,在科主任姚型锋和护士长张华华的带领下,成立“医护精神心理治疗小组”,在做好放疗、化疗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每一位肿瘤患者的“精神心理疗法”,如:医护人员每天要乐观向上,对待病人及家属要和蔼可亲;每个管床医生及护士要向患者展现积极活力的一面,用自己的真情真心真爱去鼓励患者、引导患者;患者倾诉时,要做患者知心朋友,听其所诉,帮其解忧;与患者交流语气要轻松愉快温和亲切;告知患者生活要有目标,忧伤过一天不如愉快地生活一天,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工作、家庭,或个人兴趣和对社会做点贡献等方面;对于有文化背景的患者,从科学角度探讨人生经历,告知患者人有始有终,把它视为自然现象,把其他问题置之度外,心情就会放松;建议患者积极参加一些有益心身的活动,如讲笑话、听音乐、看电视、玩游戏、登山和交朋友等。通过“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的“恐癌心理”,增强其战胜肿瘤的信心。对肿瘤病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们及时应用心理疗法的治疗措施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治疗,帮助病人解除精神痛苦,祛除心理障碍,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病情好转,对于肿瘤病人的康复起到了重要意义。
    附:癌症(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咨询热线:
    姚主任办公室电话:0527——83559522
    手机号码:14762627273(院内号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