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官方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微资讯

医院动态

临床资讯
临床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临床资讯

从徐文教授伤害案看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4-09-02 13:48:18作者:浏览次数:

这几句话是我在看了丁香园的许多关于徐文教授伤害案的帖子以后的一点想法。原来是一个回帖。想提请大家注意或者讨论,特地新开一帖。

    在丁香园看了一些帖子,可以认为就这个病人来说治疗方面没有问题。由于病人要求保留语言功能,手术保守了一点。以后的放射治疗没有解决问题。这个结果是病人不能接受的。但是,这样的后果,当时是交代过的。不过,病人可能没有在意。因为:

    1.有熟人介绍。
    2.是著名专家手术。
    3.医生为安慰病人,在一开始可能将情况说的比较简单。以后应该还是实事求是的说了治疗没有彻底,有复发的危险。
    4.熟人或者家属为安慰病人,引用医生的部分说法。使病人判断失误。以为病情不重,坚决要求手术保留语言功能。
    5.病人在其他医院治疗不详。复发发现很迟。直到“肿瘤复发堵塞喉声门区”。失去二次治疗机会。
    6.由于治疗无望。病人形成偏执观念,认为整个治疗都是假的。医生是在陷害自己。这一点是比较特别的。大多数病人不会形成这样严重的偏执。不过我们在临床上还是见过一些类似的例子。常常有伤害性的行为。

    综合以上情况,医患早期沟通就有问题。双方都以为对方了解情况,其实不然。所以,我们在医患沟通中,不能只是单方面介绍诊断治疗的知识。还要在介绍以后检查病人与家属是不是真正理解的他们面对的情况。这就是医患沟通以后的“考试”。其实这样的情况我们临床上常常见到。医患沟通以后,双方都自以为是,以为已经了解。可以实际上只是从自己的角度理解这个谈话。要知道病人或者家属常常不只是从你这里了解情况的。他们的信息来源可能非常混乱。特别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有许多一知半解,道听途说的东西。

    这个案例很明显的有这样的特征。病人只注意了医生的安慰性的谈话。实际的临床告知一点没有理解。所以强烈建议大家在谈话以后,考考病人或者家属。呵呵,有没有80分。 大家不妨试试你的病人理解了多少你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