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官方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微资讯

医院动态

临床资讯
临床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临床资讯

婴儿 提前3个月降临后……

发布时间:2014-07-07 09:55:32作者:浏览次数: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是常人的生育规律。
    然而,却有这样的一个小生命,在母亲的肚子里呆了不到7个月时间,就耐不住寂寞,急匆匆地降临人间。这个婴儿就是出生已2个多月的龚丫丫。
    6月18 日,记者拨通了龚丫丫父亲的手机,他说他在南京,孩子现在恢复不错,吃奶也很好。由于是长途电话,记者只是简单了解一下情况,便挂了电话。
    据沭阳县人民医院的病历记载,龚丫丫的母亲以前已经有三次早产史,时间大多是在怀孕28周左右,形成习惯性早产。龚丫丫父亲说,这个孩子出生后,就在沭阳县人民医院度过了50多天,非常不容易啊!全家人把孩子当成宝贝!把沭阳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当成孩子的救命恩人!
                   

出生后半小时,就“麻烦”医生

    6月13日,在沭阳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办公室,主任徐晓燕、副主任胡岩仔细翻阅着婴儿龚丫丫的病历记录,回忆着一段又一段不平凡的急救经历。
    今年4月20日上午8点多钟,龚丫丫在乡镇医院出生,生命垂危,经乡镇医院及时拨打120电话,由沭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颜怀银主任出诊,在半小时内将龚丫丫护送沭阳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抢救。
    当时现场记载:婴儿呼吸费力,面色青紫,体重1.16千克,确诊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急救生命,刻不容缓。新生儿病房的医生、护士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激烈竞争。
    黄锦翔是首位接诊龚丫丫的儿科主任医师,他立刻进行持续气道正压给氧,同时实施抗感染、暖箱保暖、脉氧监测、维持血糖及有效循环等急救措施。婴儿缺氧虽然得到了改善,但呼吸仍然困难。 “实施气管插管、滴入、人工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形成”,新生儿病房的主要骨干意见统一。由于婴儿太小,气管开口狭窄,粘膜薄嫩,插管难度很大,稍有不慎就易造成损伤。气管插入后,婴儿要分仰卧、左侧卧、右侧卧、再仰卧四个不同体位滴入,稍不小心,就会影响治疗。
    副主任胡岩是擅长新生儿气管插管术的医生。婴儿住院当晚8点多钟,胡岩便为婴儿做了气管插入术。胡岩回忆说,根据婴儿体重只有1.16千克的实际,气管插入只能保持在8厘米的距离。随后,便进行气管滴入表面活性物质。谈及当时的插管难度,胡岩淡淡一笑:“这样的插管术,我已经习惯做了!” 4月21日,也就是婴儿住院后的第二天,婴儿呼吸好转,并施用药物增强婴儿免疫力。
   尽管医生使出了全身招数,但由于婴儿的提前降临,生理发育尚不成熟,免疫功能柔弱,“麻烦”接踵而来。
   4月21日下午,婴儿皮肤变黄;
   4月23日,婴儿呼吸暂停;
   5月7日,婴儿再次出现呼吸暂停;
   5月20日,婴儿发热,第三次出现呼吸暂停;
   每次“麻烦”来临,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沉着应对,冷静施救,让婴儿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期间特别是分管龚丫丫床位的刘娅、周红两位医生付出的心血更是文字难以表达。6月8日,婴儿平安出院,体重增长到1.91千克。
                     
婴儿护理  比照顾自家孩子还精心

   “对于早产儿的护理,我们是小心翼翼,比自己的孩子照顾得还要精心,哪怕是婴儿的一个喷嚏,一顿奶水少吃了,都会让我们的心提着!”新生儿科病房主任徐晓燕如是说。
护士长周艳、护士张智慧向记者讲述着护理龚丫丫的的日日夜夜。
    新生早产儿一般不会吃奶,龚丫丫也不例外,汲取奶水主要靠鼻饲喂养,一般两个小时打一次奶水,量多了不行,量少了不够需要,奶水热了不行,凉了也不行,而这反反复复的重复动作,全靠护士一点一滴用心完成。这样一直延续到5月7日,龚丫丫才由鼻饲喂养改为奶瓶喂养。
    新生早产儿的护理,比正常婴儿的护理需要更加细心。为了保障早产儿的体温,让孩子有一种在母亲子宫内的感觉,护士就用被子做成“鸟巢”,把龚丫丫放在暖箱内,根据体重适时调节暖箱内的温度。
    静脉穿刺是新生早产儿输液的难点,护士们就采用腋下静脉穿刺输液,保证了输液的时间。日常护理事无巨细,有条不紊,24小时精心呵护。在奶水喂养上,训练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在皮肤保洁上,每隔3小时更换一次尿布;量体温、称尿布计尿量、观大便等样样不含糊。护理过程中,护士小心谨慎,轻手轻脚,避免声、光刺激婴儿。
    对于新生早产儿的护理,护士长周艳感慨颇多,婴儿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护理当中特别细心,害怕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情。每当看到婴儿的家长,从病房抱走自己的孩子,脸上流露高兴笑容的时候,医护人员顿感如释重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借鉴龚丫丫父亲的一句朴实话语:“感谢医生护士”!以此献给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正是因为这些白衣天使的艰辛付出,一个又一个新生婴儿走向新生,走向健康,快乐成长!(高健 王静 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