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挡不住他们的脚步;热浪遮不住他们的身影;为了解决群众的看病难问题,沭阳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专家,活跃在乡镇医院......
自2006年开始,沭阳县人民医院建立对乡镇医院的帮扶机制,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已派出22个小组,140多名卫技人员到乡镇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帮扶和指导,达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养一批人才”的目的;积极指导开展医疗业务,提高技术水平;培训医务人员,为乡镇医院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带不走”的医疗队;同时优先接收帮扶医院进修人员,促进医疗、管理水平提高。
沭阳县吴集医院地处沭阳东部,与灌南、灌云两县接壤,是沭阳县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的乡镇医院之一。沭阳县人民医院除了支援西门子CT机、救护车等设备外,每年派出4批、每批5名医技人员,涉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各个领域,常年在吴集医院工作,使医院的诊疗和管理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吴集医院率先在全县乡镇医院中购置进口彩超、电子胃镜、经颅多普勒、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先进设备, 添置了12导心电图机、中央监护系统,更换新的管理软件,优化了服务流程;率先网上招聘河南、安徽等地40多名医技人才;率先开展20多例腹腔镜手术、40多例新法疝气修补术。被群众在赞誉为“家门口的沭阳县人民医院”。 医院被评为市“十佳乡镇医院”,连续两年被评为县“十佳诚信医院”,今年又被评定为一级甲等医院。11月13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在吴集医院调研了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情况后,给予“装备能力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服务水平也提高了”的评价。11月26日,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市医疗卫生单位观摩学习会在吴集医院举行。
吴集医院院长邵正金说,沭阳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一大批专家技术的渗透,带来诊疗理念的更新,诊疗程序的科学规范,临床技术的提高,推进了许多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同时也挽救了许多危急病人的生命,把健康送给患者.
吴集镇戚窦村周某帮弟弟家建房,不慎从三米多高的脚手架上摔了下来。病人被接进吴集医院,大量出血,出现休克症状,经检查为脾破裂,生命垂危。如果转院, 病人受到颠簸,随时有生命危险。沭阳县人民医院董事长、院长、书记周业庭得知情况后,迅速带上****师,准备好血浆,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吴集医院,并为病人做手术,挽救了病人生命。
沭阳县人民医院大妇产科主任周东霞仅在今年就到吴集医院为当地患者做了30多例妇科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她针对不同的病情,做出不同的分析,把自己的医技毫不保留传授予当地医生。消化科潘武博士手把手地教会当地医生操作电子胃镜,吸引地方及周边地区许多患者就医,发现100多例食管、胃肿瘤患者,为患者的治疗赢得时间。肿瘤科专家传授了肿瘤化疗技术,传染科专家传授了乙肝的诊治疗法,检验科专家培训了生化检测技术,使吴集医院的生化检查水平明显提高。CT室开通了远程会诊渠道,泌尿科帮助当地医生开展新法疝气修补术……。
沭阳县人民医院的技术“嫁接”,使吴集医院的诊疗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沭阳县西圩乡一病人,长期发烧,经多家医院检查为肺炎,病人家中花去几万元的医药费,仍治疗无效后,到吴集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本镇一患者长期在外打工,整日感觉体乏无力,并有贫血症,经多家大医院检查未果,2007年春节,该患者回家,在吴集医院做了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少见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病人家属感激的说,在大医院没查出来的病,在家乡医院弄明白了。沭阳县西圩乡一乳癌患者术后6年复发,行走困难,胸腔积水,不能进食,经吴集医院化疗后,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汤涧一乳癌患者,一直外地医院化疗,听说吴集医院能化疗,干脆把最后的三个疗程化疗放在吴集医院进行;灌云南岗乡一名皮肤癌患者在沭阳县人民医院手术后,就近在吴集医院化疗。许多患者不再奔波在就医远道上,选择了就近就医。同时,沭阳县人民医院还经常组织专家到乡镇开展义诊活动,把优良的医疗服务送到患者的身边。
对乡镇医院的医生、护士、管理等各方面人员培训,是沭阳县人民医院实施帮扶的又一措施。吴集医院院长邵正金08年随沭阳县人民医院骨干医生团队赴日本、韩国考察学习。护士岳园园经过沭阳县人民医院的培训后,被提到护士长的岗位。由于她护理工作规范、温馨,深得患者的好评。本镇赵沟村周某生病住院康复后,两次编织手工艺品赠送给医院,以此表示感谢之情。
沭阳县人民医院董事长、院长、书记周业庭表示,建立健全对口帮扶的长效机制,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支援农村卫生,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沭阳县人民医院就是要充分发挥龙头效应,从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医疗安全、设备引进、医疗管理等方面进行帮扶指导,促进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终让群众得到最大实惠。(高健 王静)
沭阳县人民医院组织专家在吴集医院举行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