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在检验科抽血时,往往都会问这个问题,为什么我的血是黑色的?这是不是代表着不正常啊?人们一般会认为血液都是鲜红色的,其实并非如此!
到底血液的颜色怎样才是正常的呢?采血时能看出来哪里生病了吗?其实血液颜色的深浅与血液的含氧量有关。
血液有动脉血和静脉血之分,人体动脉多处于身体的较深部位,因此不易看到。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含氧量多,呈鲜红色,就是动脉血;血红蛋白与氧分离,这时血液中的含氧较少,颜色呈暗红,则是静脉血,静脉血由于含氧量较低,所以颜色深一些。有时接近于黑色。而抽血部位一般选择的便是胳膊肘表浅的静脉,血的颜色有点黑,这也便不足为奇了。因此,你看到的抽出的血液常为暗红色或黑红色,此时也可表明你的血液中含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多。
平时抽血做血液检查多为静脉血,动脉血的检查很少,很多患者在门诊或住院时需要多次采静脉血。
一般抽出的血液常为暗红色或黑红色,然而,如果血液的颜色发生改变,可能是某些疾病发作前的征兆。
不同颜色的血液有时会提示人体处于不同的健康状态,例如:
1、淡红色血液
当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等)时,血液可呈淡红色。原因是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标准,血红蛋白过少便使血液呈现淡红色;重症贫血时血液甚至呈现稀薄的粉红色。
因此,若您发现自己的嘴唇颜色很淡,脸色有些发黄,且下眼睑血色也很淡,提示身体可能存在贫血。这在月经量大的女性中较为多见。
2、樱桃红色血液
当一氧化碳中毒时,血液可呈樱桃红色。一氧化碳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非常强,可以说,它有绝对的能力与氧气“争夺”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
此时,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由鲜红色转呈樱桃红色。因此,若您感到昏昏沉沉,嘴唇出现非常好看的樱桃红,千万引起重视,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
3、白色血液
当血液中血脂过多,血液可呈白色,俗称牛奶血。严重时会导致急性胰腺炎、胆石症、脂肪肝、冠心病、脑中风、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另外,还有少部分是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超高而导致。
4、棕色或黑色血液
当亚硝酸盐中毒时,血液可呈棕色或黑色。若患者过量服用含亚硝酸盐的食物(腌菜、陈腐的厚皮菜、青菜等),可能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是强氧化剂,能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从而使它失去携氧作用,血液呈棕色或黑色。
5、黄褐色血液
当患肝脏疾病或梗阻性胆囊疾病时,血液可呈黄褐色。原因是上述疾病发生时血液中的总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血液呈黄褐色。同时,患者此时的皮肤、巩膜等通常也会出现黄色。
温馨提示:如果您发现自己血液颜色有异常变化,还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及时做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健康无小事,发现问题一定要尽早去做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