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时节,宝宝很容易感冒发烧
不少家长一听到宝宝发烧就担惊受怕
生怕会出现热性惊厥
那么,什么是热性惊厥?
发生热性惊厥该怎么办?
宝爸宝妈们赶紧看过来~
什么是热性惊厥?
小儿热性惊厥,是指儿童在体温达38℃以上突然出现惊厥,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6个月—5岁儿童是热性惊厥的高危人群,其中9—18个月为发病高峰年龄段。
诊断热性惊厥,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热性惊厥有哪些临床表现?
小儿热性惊厥的主要表现是发热,体温急速上升到38℃以上,同时伴有手脚僵硬抽动或全身肌肉抽搐、意识丧失、两眼斜视、翻白眼、紧咬牙关等症状。
热性惊厥发病机制复杂,主要系儿童脑发育未成熟、发热及遗传易感性三方面交互作用所致。临床上,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患儿家族中曾有人出现过热性惊厥,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体温。
热性惊厥会不会“烧坏”大脑?
热性惊厥起病急,家长往往担心高烧会不会“烧坏”孩子的大脑,影响智力发育。大部分热性惊厥不会给患儿造成严重伤害,但如果患儿在24小时内多次复发热性惊厥,且持续时间较长,癫痫的发生率就会越高,可能会造成脑损伤。
热性惊厥发作如何治疗?
小儿突发热性惊厥,家长恨不得瞬间飞到医院。可是行动再迅速,从家里到医院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分钟。在这期间,如何给孩子进行适当的护理,从而稳定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呢?关键是先退热。
● 可将患儿放在地板或床上,同时解开患儿衣领,把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及咽部分泌物,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
● 及时降温,当体温达到38.5℃时,要积极给孩子用退热药,同时予以物理降温(有热性惊厥病史的患儿,体温超过38℃时,使用退热药)。
● 如果宝宝反复出现抽搐,要注意记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观察抽搐的程度、诱因,以便医生了解疾病及脑部损伤程度。
● 抽搐时不能喂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发生窒息,同时应就近求治,如抽搐不能在短时间内控制,很可能引起小儿脑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长怕患儿舌头被咬伤,还会用抠喉、灌油、塞铁勺等“土方子”自行处理。这些做法非但没有效果,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一般情况下,小儿热性惊厥3-5分钟即能缓解。如果超过5分钟,患儿症状依然没有减轻,家长要马上送医。因此,当小儿意识丧失、惊厥发作时,家长不要急着只顾把孩子送往医院,而是应该一边给予积极处理,一边带孩子前往医院。经处理后,即使患儿惊厥已经停止,也要到医院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
如何预防热性惊厥再次发作?
● 由于热性惊厥常见于体温升得过快,所以要注意降温。
● 家中常备退热药、体温计,一旦体温达38.5℃,即口服退热药并多喂水,以防高热引起抽搐(有热性惊厥病史的患儿,体温超过38℃时,使用退热药)。
● 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多补充水分,防止感冒发烧,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