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是新生命诞生的地方,也是充满希望和喜悦的地方,然而每一声洪亮的啼哭背后,都可能藏着惊心动魄的抢救。近日,我院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通力协作,成功抢救了一位先兆子宫破裂患者,再次彰显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患者故事:
今年30岁的王女士(化名)怀孕39周时,因胎儿胎动明显减少来我院进行产检。胎心监护提示:基线平直。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季印华判断有胎儿宫内窘迫可能,予以吸氧治疗。王女士吸氧30分钟后,复查胎心基线仍未有明显改善,随即被收住产科病区接受治疗。
入院后,产科医护人员为王女士予以宫内复苏、吸氧等治疗后,胎心监护复查提示胎心恢复平稳。王女士在住院待产期间已有宫缩,考虑到各项指标及骨盆条件很好,且为第一胎,胎儿又是头位,她坚持选择顺产。
次日上午9点,王女士出现规律宫缩,遂进入待产室内待产。在宫口开至3cm时,她突然感觉肚子持续性疼痛,烦躁不安,胎心明显增快,持续在170-180次/分。助产士文琼峰见状,立即通知主任医师汤同会。主任医师汤同会赶到现场后,立即为王女士进行详细检查,发现胎儿胎心持续偏快,产妇呼吸明显加快,心律达到100次/分,导尿后尿液呈淡红色,腹部有压痛,感觉子宫张力很大,子宫体部跟子宫下段之间有明显凹陷,看起来像是一道“环”。主任医师汤同会迅速判断王女士为病理性缩复环,这是先兆子宫破裂的征象,立刻告知产妇及其家属,继续试产可能会出现子宫破裂、胎死腹中、产妇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建议行紧急剖宫产手术。
在征得王女士及家属同意后,产科医护人员迅速将王女士转运至手术室。在这关乎母婴安危的紧急时刻,接到通知的麻醉科医生、手术室护士、新生儿科医生快速赶到手术室,做好剖宫产手术的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发现王女士子宫下段可见明显水肿、菲薄,随时都有破裂可能,胎儿胎位由原来的左枕前位转成了枕后位,考虑是胎位异常引起的胎儿先露下降受阻,从而引起先兆子宫破裂。
在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协作下,最大程度地赢得了黄金抢救时机,整个救治过程紧张有序。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新生儿顺利娩出,母婴平安。在场的医护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要是没能及时处理,力量大了子宫就会越拉扯越薄,最终不堪重负,好像承载了太多气的气球一样,“啪”的破裂了,同时胎儿在腹中也可能发生缺氧,甚至窒息。
紧急剖宫产的成功实施,得益于我院产科(沭阳县高危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平时加强产科应急演练,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快速反应和默契配合能力,为保障母婴安全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于子宫破裂
什么是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是直接危及产妇及胎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子宫破裂按其破裂程度分为完全性破裂和不完全性破裂。子宫破裂发生通常是渐进的,多数由先兆子宫破裂进展为子宫破裂,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病理性缩复环、胎心异常,有的孕妇会出现阴道异常出血、血尿、宫缩消失、孕妇心动过速、低血压,甚至发生晕厥或休克的可能,但若子宫切口癜痕破裂,症状体征不明显,常无先兆破裂典型症状,一旦发生多为完全性子宫破裂,需提高警惕。
哪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子宫破裂?
● 子宫手术史(癜痕子宫):是近年来导致子宫破裂的常见原因,如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宫角切除术、子宫成形术后形成瘢痕,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由于宫腔内压力增高可使瘢痕破裂。前次手术后伴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剖宫产后间隔时间过短而再次妊娠者,临产后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更高。
● 先露部下降受阻: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软产道梗阻、胎位异常、巨大胎儿或胎儿畸形(如联体婴儿等)等均可导致胎先露下降受阻,子宫下段过分伸展变薄发生子宫破裂。
● 其他: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产科手术损伤、子宫发育异常或多次宫腔操作等也可导致子宫自发破裂。
如何预防子宫破裂?
● 做好产前保健,有子宫破裂高危因素患者,提前入院待产。
●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警惕并尽早发现先兆子宫破裂征象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