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孙跃明教授的指导下,我院普外科一病区成功为一名70岁的乙状结肠腺癌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充分彰显了我院普外科在处理复杂外科手术方面的精湛技术,更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无需辗转奔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专家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十余天前,田先生(化名)因脐周阵发性疼痛来我院就诊。经过细致的腹部CT检查,医生发现其乙状结肠存在占位性病变,并伴有不全性肠梗阻。随后的肠镜检查及活检结果更是明确了诊断——乙状结肠腺癌。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田先生及其家人心急如焚,情绪一度陷入低谷。但在得知江苏省人民医院孙跃明教授定期在我院坐诊、查房及手术的消息后,他们心里又燃起了希望。经过深思熟虑,田先生决定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利益,孙跃明教授带领我院普外科一病区医护团队,会同影像科、麻醉科、营养科、肿瘤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联合会诊,对田先生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手术耐受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大出血、肠穿孔等风险,专家们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并规划了术后康复计划,力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手术当天,在孙跃明教授的带领下,普外科一病区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成功完成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术中,孙跃明教授巧妙运用“不接触、隔离技术”,精准切除肿瘤及其侵犯的淋巴组织,有效避免了术中医源性肿瘤细胞播散的风险。历时两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在普外科一病区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田先生恢复良好,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目前已顺利出院。
什么是结肠癌?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死亡率10.25/10万,并呈逐年上升态势,位于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的第五位。结肠癌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例为2~3:1。
结肠癌有哪些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❶ 排便习惯改变;
❷ 粪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❸ 腹痛或腹部不适;
❹ 腹部可以摸到肿块;
❺ 肠梗阻相关症状;
❻ 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晚期可能出现腰骶部疼痛、黄疸、腹水等。
导致结肠癌高危因素有哪些?
❶ 遗传基因
遗传易感性在大肠癌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突变基因携带者以及散发性大肠癌患者家族成员,大肠癌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❷ 癌前病变
有些疾病如家族性肠息肉病,已被公认为癌前病变;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及血吸虫性肉芽肿等,与大肠癌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
❸ 生活方式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红肉和加工肉类、腌制和油煎炸食品,可能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病风险。糖尿病、肥胖、吸烟和大量饮酒者发病风险高。
如何预防结肠癌?
胰腺癌改如何预防?
❶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平衡膳食
减少红肉类及腌制品摄入,注重植物性饮食,增加粗粮、蔬菜、水果摄入,以保持大便通畅。限制酒精饮料;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
❷ 定期体检与筛查
及早发现结肠癌及其癌前病变,并积极干预治疗,是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因此,早期筛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定期做大便隐血试验、肠镜检查等。建议一般人群每年进行1次大便潜血试验,每5年进行1次乙状结肠镜检查,每10 年进行1次纤维结肠镜检查。
❸ 防治肠道疾病
积极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建议及早摘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❹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久坐,积极锻炼,保持健康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