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我有个朋友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腰部受伤,当时几个在场的人把他扶起来,虽然疼痛的厉害,看他尚能走路,就让他坐到自备的车上送到了医院。可是到了医院却不能走路了,CT检查发现是脊柱损伤,做过手术,下肢瘫痪才慢慢有部分恢复。医生说他的下肢瘫痪与伤后的不正确搬运关系很大。请问,遇到外伤病人,应该如何伸手相助呢?
欧阳锦
欧阳先生:
在工伤、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中,有不少脊柱骨折、脱位的伤员,受伤当时手脚尚能动弹,但救出后大家手忙脚乱,双下肢出现了瘫痪,原因就是抢救、搬运过程中脊髓和神经受到了二次损伤,好心办了坏事,是十分令人痛心的。
对疑有脊柱受伤的伤员,抢救、搬运时一定要当心,要保持好脊柱伤后的位置,千万不要让腰前部弯曲或旋转,不可将病人背在背上,或弓着腰抱起运送,更不能扶着伤员走动,绝不可以采取一人抬腋窝,一人抬下肢的“拎口袋”式的搬运方法,这样会致使骨折碎片刺伤脊髓神经。要避免“扶坐拍打”,人们有个习惯,遇到受伤者,总想立即扶起,特别是神志丧失的人,常采取“扶坐、拍打、呼叫”的方式,促使其醒来,这是很危险的动作。切记在伤情没弄清楚之前,是不可以乱动伤员的。正确的运送方法是:由三四人协同,分别以双手插入病人的肩背部、腰臀部及两下肢背侧,同时托起,维持脊柱水平位,担架或木板放在伤员的一侧,以平托法或滚动法放于担架或床板上运送。要选择硬板担架,不能用软的帆布担架。运送时注意保持平稳,翻身时上下身要同时旋转,避免可能损伤脊髓的“拧麻花”式的动作。如果受伤者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怀疑有颈椎骨折时,应沿人体纵轴持续牵引头部,维持颈椎于伸直位,搬运时用枕头或衣物团成团块,填塞在颈部两侧,限制颈椎活动。为防止途中颠簸肢体摆动加重脊髓的损伤,可用宽布带将伤者与担架绑在一起。所有的脊柱骨折病人都必须平卧于平直的担架或代用物上,运送时要保持平稳。
伤员发生脊柱骨折的同时,可能伴有其它器官损伤,应首先发现并处理对生命威胁最大的伤害。如有伤口出血,应扎止血带或包扎进行止血,无现成的止血带时可用领带、手绢、布条等代用品。同时发生肢体骨折和脱位者,应设法固定,以减轻疼痛,防止继发损伤,可就地取材,用树棍、木板、竹竿、硬纸板、硬塑料片等代替夹板。对于开放性骨折,断端刺出皮肉外的,不要将其放回伤口内,防止加重伤口污染。询问、观察伤员有无腹腔内脏器如肝、脾、肠等破裂的迹象。如果伤员昏迷,要注意清理呼吸道,抬高下巴,保持呼吸通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突然遇到事故发生,必须冷静应对,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伤者或许因为你的一双手不会留下对生命的遗憾。
主任医师 朱宝林
朱宝林 沭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徐州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宿迁市医学会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市“135工程”培养对象,县政协常委。在复杂外伤救治、手显微外科及关节镜外科方面有较深造诣。在中华和中国系列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7部。获省科技进步奖2次,优秀成果奖1次,厅级奖励5项。咨询电话 1351177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