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9日是个平常的日子,可对于沭阳县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住院病人徐勤保来说,却并不平常,因为这天他要开刀。开刀本来也是件平常的事,不少人都经历过,不过他需要开刀的部位在人体的“大梁”——脊柱上。在医院里,脊柱手术也很普遍,而他病变的地方在脊柱的上段——颈椎。颈椎手术县人民医院也做了很多,而他不同,因为他在漫漫的求医路上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以至于他上午8点半进了手术室,却说要小便,又回到病房,这泡尿他足足尿了半个多小时……
57岁的徐勤保家住沭阳县周集乡一个偏远的乡村,6年前患上了颈椎间盘突出症,经常头晕,上肢麻木,下肢无力,曾辗转在南京的几家医院就诊,被告知手术需要8万元。哪来那么多钱呢?这病就拖了下来。一拖就拖到了今年年初,病情加重了,走路不稳,摇摇摆摆的,还经常跌跤。看来手术是非做不可了,再到南京打听,手术涨价了,至少需要15万!由于生病,没法外出打工挣钱,还要供养两个上学的孩子,15万对于他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在走投无路之际,有人给他出主意:可以在县人民医院住院,然后请 南京的专家手术,这样可以节省不少钱。于是,6月28日,徐勤保到了沭阳县人民医院,找到了骨科大主任、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加元。
刘主任接诊了徐勤保,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就根据病人的意愿,积极联系南京的骨科专家,一家医院的专家愿意来手术,可当他看到传过去的影像资料后,就打了退堂鼓,以“出差、开会。忙,脱不开身。”等理由推辞了。没办法,只好再联系另一家医院的专家,这位专家看了资料,就直言不讳,奉劝刘加元:“这个病人的病情太重了,还是转到外地手术为好。”转诊可以,可是病人没有那么多的费用,再说到外地家人的陪护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病人负担不起。专家没有请到,病人和家属不耐烦了,找到了周业庭院长“告状”:“10多天了,专家没有请来,不知道啥原因。”周院长了解了情况后,问刘主任:“加元,这个手术你能不能做?”刘主任说:“能。”周院长说:“你既然能做, 就不要请外来的和尚了。”周院长知道刘加元有过硬的技能,把他喻作“苏北的邱勇”。邱勇是南京鼓楼医院的脊柱外科主任,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脊柱外科专家。把刘加元和邱勇比,可见周院长对他的信任。
徐勤保的病情确实很重,颈椎5、6椎体之间的椎间盘突出巨大,压迫了90%的神经,且部位特殊,在椎体后缘向下,必须切椎体,术后影响颈椎的稳定性,效果不可预料。无怪乎省城的两位专家都不想接招,弄不好影响了自己的一世英名,还有可能引来纠纷。在山东金乡农村长大的刘加元,小时家里也很贫穷,从医近20年来,看到许多贫困的病人,他都尽力帮助,接诊了徐勤保后,他就决定帮助他。病人的病情已没有可以回避的余地,必须尽快手术。刘主任也有一系列的光环:主任医师、徐州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宿迁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修复重建委员会委员、省脊柱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沭阳县政协委员、江苏省首届“百名医德之星”、宿迁市优秀执业医师、沭阳县“十佳青年医生”……。一旦手术失败,将对他的声誉带来不良的影响。但在病人的生命和他的名声之间,他选择了前者。
在和病人做好了细致的沟通工作后,刘主任决定7月19日为他做手术。徐勤保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虽然对刘主任的技术不再怀疑,但他想到自己的病在人体“大梁”的上段,开不好就有可能高位截瘫,连南京的专家都不敢打包票,万一……。所以,他进了手术室,原来就走路不稳的两腿就更加哆嗦了,产生了尿意,9点半才躺到手术台上。
对于这样的病例,刘加元主任却没有太大的压力,因为他和脊柱打交道已有10年的时间了。 2003年他在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进修脊柱外科一年,师从著名脊柱外科专家李牧教授,得到悉心指导。他胆大心细,又有悟性,在脊柱外科建树极快,每年都要做几百例脊柱手术,其中不乏疑难病例。刘加元做事缜密,又爱琢磨,他在决定主刀为徐勤保手术的两三天时间里,就组织科室的同事讨论病情,精心设计手术方案,在保证充分减压的同时,决定切除颈5的下缘和颈6的上缘,这样两个椎体都能够保留下来,保证了颈椎的稳定性。采取颈椎前后路手术,虽然麻烦些,但能保证手术效果。再就是手术采取局麻,创伤小,病人清醒,不易损伤神经,还能为病人省下全麻的费用……。难怪手术后的第三天,笔者见到躺在病床上的徐勤保时,他谈笑风生:“刘主任一边和我聊天,一边给我开刀,我一直清醒,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我问起手术的费用能否负担得起,他爱人感激地说:“也就需要3万元吧,农合报销一部分,剩下的我们能拿得起。”
关于刘加元主任德艺双馨的事儿很多,这里仅记取一例。今年春节,忙碌了一年的刘加元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山东老家看望年迈的老父亲,准备过个团圆年,大年初一中午,团圆饭摆上了餐桌,科室突然来了电话,说是科里收了一个30岁的女性患者,因夫妻闹纠纷从七楼跳下,摔成胸椎爆裂骨折,导致不全性瘫痪,如尽早手术抢救神经,患者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可这个手术难度大,需要刘主任主刀。刘加元没有犹豫,放下刚刚拿起的筷子,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老父亲,驾车赶回了沭阳。这个叫王春燕的病人由于手术及时,肢体和大小便功能完全恢复,家人非常感激刘主任春节舍弃亲情回医院抢救病人,包了一个大红包送给他,像往常一样,刘主任婉言谢绝了。
刘加元主任不但自己业务精良,他还善于带团队,作为大骨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骨科三个病区并驾齐驱,技术突飞猛进,许多手术达到了三级甲等医院的水平。“治别人治不好的病,开别人不敢开的刀”是刘加元主任的追求,由于坚持“技术领先,时间抢先”的理念,骨科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位列全院之首,他发表的20余篇学术论文和编写出版的4部专业论著,代表着他科研成果的丰硕。新近又传来喜讯,骨科被定为宿迁市重点学科,为骨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刘加元主任近年倾心于脊柱微创手术,曾几次到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脊柱微创中心,向脊柱微创专家周跃教授拜师学艺,掌握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脊柱微创技术——椎间孔镜技术。7月份医院购进了苏北地区首台德国原装椎间孔镜,7月28日,他成功地为一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了椎间孔镜下腰5—骶1椎间髓核摘除术,开了苏北地区的先河。椎间孔镜手术创口仅7mm,局麻下完成手术,术后即可下床行走,3天就可以出院,无需植入钢板,不破坏椎旁肌和韧带,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比开放性手术费用低得多。这项脊柱微创领域革命性的尖端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沭阳县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跨入了脊柱疾病微创治疗技术的崭新时代。
在笔者即将完成此篇文字的时候,发现还没有给文章个题目。这时,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刘加元主任的影子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印象中,这位山东汉子,憨厚、豪爽、耿直、热情、年富力强、富有朝气、苦干好学、德艺双馨……,他热衷于他的脊柱专业,在医学的店堂里孜孜求索……。嘿,题目有了,我毫不犹豫地在键盘上敲下两个字: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