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官方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微资讯

医院动态

临床资讯
临床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临床资讯

临床资讯---ICU

发布时间:2014-09-02 16:14:21作者:浏览次数:

添设备,优化危重病监测手段
                                                       共努力,促进I C U学科发展

    近日,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重症医学科引进了血流动力学管理的新仪器——PICCO监测仪。此项技术的应用将标志着我院危重病人的监测和管理将迈上新台阶。我院重症医学科,在王少丹主任和黄祝生护士长的领导下,在兄弟科室的帮助下,诊疗项目日趋完善,诊疗技术日渐走向成熟。在创建三级医院的背景下,医疗上严格遵守治疗指南,形成了各种危重疾病的常规诊疗规范。规范利用危重病评分标准进行病情及预后的预测 ,提高了医疗质量,也积累了科教资料。重症医学,这个新兴学科,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PiCCO( 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是在漂浮导管和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新技术,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CO),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PCCO),并可计算血管外肺水(EVLW)和胸腔内血容量(ITBV)。该技术还可用于监测每搏输出量 (SV) 、平均动脉压(MAP) 、每搏输出量变异性   (SVV)、脉搏压力变异性(PPV)、系统性血管阻力指数 (SVRI)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max)等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可量化指导液体复苏和容量管理。较之传统的通过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来判断病人的容量水平、心肺功能情况,PICCO技术的运用使危重病人的容量和心动力管理实现客观化、数据化、实时化。使临床医生能更加易于、更加准确的掌握患者的上述情况,该技术的创伤与危险性小,只需利用一条中心静脉导管和一条动脉通路,实时监测心搏量,治疗更及时。导管放置过程更简便,无需做胸部X线定位,不再难以确定血管容积基线,无需仅凭X线胸片争论是否存在肺水肿, 将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 > 7ml/kg作为肺水肿阈值的敏感度为86%。而通过比较血管外肺水与肺血容量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肺水肿的成因。为患者的治疗和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救护水平。(ICU 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