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尽秋来,金风渐至,被高温镇压的食欲似乎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回归,身体里关于食物的生物钟被敲响了。快来一起科学“贴秋膘”吧!
一、现代人如何正确对待“贴秋膘”
过去因为气候、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一到天寒地冻的时节,人们可以选择的食材很少,于是就出现了在盛夏不再、暑气渐散、食欲回归的立秋之后“贴秋膘”的传统习俗。
通过进食肉类食品来补充脂肪和蛋白质,营养跟上了,体脂也有了,冬天自然就会好过许多。现代人夏天大多长时间在空调房里工作、生活,饮食中不乏冰激凌、甜饮料等高热量食品,加之夏季身体活动较少,不少人的体重甚至还有上升的趋势,传统意义上的苦夏离我们越来越远。
因此,对待“贴秋膘”,完全照搬老一辈人的饮食观念并不可取,在进补的同时遵守平衡膳食的原则,才能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二、科学食补才是首选
一说到“贴秋膘”,很多人首选当然是吃肉。然而,一次次大快朵颐过后,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超标,则容易引起胰腺炎、痛风、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尤其是原本就超重的人群。
我院营养师提醒广大市民,“贴秋膘”的同时勿忘平衡膳食,推荐每日吃畜禽肉40-75克(约1-1.5两,生重),鱼虾等水产品40-75克。水产品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可作为首选。鸡、鸭、鹅等禽类脂肪含量也相对较低,其脂肪酸组成优于畜类脂肪,选择应先于畜肉。牛、羊、猪等畜肉脂肪含量较多,但瘦肉中脂肪含量较低,因此吃畜肉应当选瘦肉。
烟熏和腌制肉类在加工过程中易遭受致癌物质污染,过多食用会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三、主食优选薯类可控糖
秋季,甘薯大量上市。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地瓜等,是典型的高钾低钠食物,其膳食纤维含量很高,可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
土豆(马铃薯)既可做主食,也可当蔬菜食用。土豆中含淀粉量达17%,维生素C含量和钾等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山药可健脾、补肺、固肾,对肺虚咳嗽、脾虚泄泻等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薯类的摄入量为每日50-100克(1-2两)。由于薯类食物水分含量较高,能量密度低于谷类,且饱腹感强,超重肥胖者可用薯类替代等量的精白米面,可起到控制体重的作用。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摄入薯类时应注意相应减少米面类主食,从而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四、选择应季蔬菜水果缓解秋燥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干燥感,故应吃些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应季蔬菜水果,少吃辛辣、煎炸食品。香甜可口的南瓜补气益肺,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改善秋燥症状大有好处。小白菜富含钙、锌等矿物质,中医认为有清除肺热、咳嗽之效。白色食物普遍具有养肺的作用,常吃白梨、茭白、白萝卜可以滋养咽喉,化痰顺气,有效预防感冒。此外,深色应季蔬菜如胡萝卜、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类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缓解秋季皮肤干燥、粗糙、眼睛发干等不适症状。
夏秋交替之际,进补需科学,切忌顿顿大鱼大肉。我院营养师建议大家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1斤左右)蔬菜,200-350克(半斤左右)新鲜水果。体重已经超标的人群应继续合理控制体重,不宜因季节变化增加能量摄入。
总之,贴秋膘的同时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才能让传统饮食习俗更好地促进现代人的健康。
临床营养科
我院临床营养科主要从事临床营养支持和营养教育工作,负责全院医护人员营养知识培训,重点住院患者的营养查房、营养会诊、营养宣教及社区营养科普宣传等。
科室目前开展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肥胖、消瘦、脂肪肝、肾病、肿瘤、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家庭肠内营养、家庭肠外营养等相关疾病的营养咨询,提供相应的营养指导。
欢迎有营养咨询、饮食调理需求的市民门诊或电话咨询。
营养咨询电话:0527-8081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