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官方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微资讯

健康管理

医防融合—健康教育
医防融合—健康教育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管理 > 医防融合—健康教育

健康指南 | 张前进:早发现早干预 远离糖尿病

发布时间:2022-04-06 09:42:24作者:百年沭医浏览次数:

为了更精准有效地为全县人民提供专业、科学的健康指导服务,沭阳医院和沭阳融媒体中心在调频98.5《开心有方向》开设全民健康养生类专题节目“健康指南”。本期邀请到沭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前进,和大家聊一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微信图片_20220406092249.jpg

嘉宾 |张前进 · 主持 | 张文静

01 很多人在确诊糖尿病后,会问:“我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内有一个胰腺,胰腺中有β细胞,β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形象地说,胰岛素就像“搬运工”,它负责把血液中的葡萄糖“搬运”到细胞内来进行氧化利用,给人体提供能量,这样就减少了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就会降低。 

而当存在饮食不合理、运动量少、肥胖或者遗传等因素时,β细胞受到损伤,就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的作用出现缺陷,也就是说呢,胰岛素这个“搬运工”数量减少了,或者是“搬运”的能力下降了,这时大量葡萄糖进不了细胞,滞留在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超标,超过一定数值就会导致糖尿病。 

从1999年直到今天,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未曾变过,即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基本就可以诊断糖尿病了。 

02 很多人都听说糖尿病很可怕,它到底有哪些危害? 

2019年,我国居民因慢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其中四类重大慢病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作为四大慢病之一,糖尿病的可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致残、致死性:人们常听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失明的首要原因;我国接近一半的尿毒症是由糖尿病肾病导致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4倍;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风险约为非糖尿病的40倍。2017年一项研究显示,与无糖尿病相比,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平均寿命缩短9年。 

2、流行性:1980年,我国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0.67%,随后持续增长,到了2017年,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2%,近40年飙升了约15倍。目前我国总患病数达约1.3亿,占全世界1/4,相当于每9个成人就有1个糖尿病。按照沭阳县约167万常住人口估算,有15万的成人糖尿病。另外,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年轻糖尿病也越来越多。 

3、隐匿性:很多糖尿病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导致诊断延迟。我国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导致约15%的患者在初次诊断糖尿病的时候已存在并发症,说明糖尿病已经开始了不少年,这也是比较可怕的。

03 糖尿病一般会有哪些症状,进而提示我们需要进行血糖检测?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就是吃的多、喝水多、小便多和体重减少。需要注意的是,“三多一少”症状其实在糖尿病人群中只占少部分,近80%的患者没有。有的人会出现非特异症状,比如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伤口不易愈合,牙龈发炎,尿路感染,妇科炎症等。如果经常出现以上症状,提示需要检测血糖。

04 哪些人群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指南中列出了14个,包括:有糖尿病前期史,年龄≥40岁,超重或者肥胖,父母或兄弟姊妹有糖尿病的,缺乏体力活动者,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特点的人群需要定期筛查血糖。

05 那我们应该怎么预防糖尿病呢?

如果在30多年前问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那时候全世界没人知道。在糖尿病预防研究方面,我们国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我国从1986年开始在黑龙江大庆开展了一项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大庆研究”。从11万人中筛出577位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生活方式干预组,共干预了6年,又进行了30年的随访。结果显示:6年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风险降低51%,20年后降低43%,30年后依然降低39%。大庆研究不仅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减少糖尿病发生率,还能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后续才有了芬兰、美国、印度等国家的类似研究。

它向我们展示了最强的预防糖尿病的方法。说起来简单,即推荐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糖的摄入量,鼓励超重或肥胖者减重,每天进行至少20 min中等强度活动。但是长期坚持比较难。所以,针对难以坚持的人,可以使用药物来预防糖尿病,比如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等。针对严重肥胖的人,也可以做减重手术。 

糖尿病前期是指正常人群和糖尿病之间的这段时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时期,一般持续5-20年,一旦错过,转变为糖尿病后就很难根除。

06 如果已经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呢?

如果已经得了糖尿病,大家也无需过于担心,糖尿病通过有效的管理完全可以控制,谈起糖尿病的管理,必须说到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第一驾马车:糖尿病教育。现在我们正进行的也算是糖尿病教育的一部分,通过糖尿病教育,学习各种知识,有助于控制病情,增强信心。同时能规避误区,比如得了糖尿病就活不长,多吃点药或者打胰岛素就可以随便吃,“秘方”或疫苗能根治糖尿病,打胰岛素会成瘾等,这都是错误的。 

第二驾马车:饮食治疗。这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原则是全面均衡适量。不能走极端,有人不控制饮食,打胰岛素也无法控制病情;有人控制太严格,长期营养不良,血糖控制很好,反而寿命缩短。

第三驾马车:运动治疗。运动可以降糖、减重。应该坚持每周150min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打太极。

第四驾马车:药物治疗。糖尿病不一定需要用药,但是饮食、运动以后血糖不达标,比如空腹超过7,或餐后超过10,需及时起用药物。很多人过分关注药的副作用,忽略高血糖本身的危害。 

第五驾马车:病情监测。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糖化和并发症,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不能只靠感觉。 

这是我们常讲的老的“五驾马车”,现在也有医学专家总结新的“五驾马车”,即除了降血糖以后还有降压、调脂、减重和抗血小板,这是对老“五驾马车”的补充完善,对于控制糖尿病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总之,随着对糖尿病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应用、病情监测技术的发展,糖尿病已变得可防可控,通过糖尿病患者及家人、医护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