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官方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微资讯

健康管理

医防融合—健康教育
医防融合—健康教育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管理 > 医防融合—健康教育

慢阻肺这些认识误区,你中招了吗?

发布时间:2022-11-16 17:27:05作者:张占娥浏览次数:

多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经常咳嗽、黄脓痰……这些上了年纪后最常出现的症状背后,往往暗示着已经患上了一种致命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据统计,在我国约有1亿人患有慢阻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的几率也成“爆发式”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十一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慢阻肺日,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的不足和治疗不利的症状。

然而,很多朋友对慢阻肺往往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有病不知、有病不治、不能坚持长期治疗。即使症状很严重,也依然认为拖拖了事。这些错误观点造成严重的生活影响,耽误了及时的诊治,最终导致反复加重住院、生活无法自理等问题。

微信图片_20221116172501.png

慢阻肺治疗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常见误区一:慢阻肺离我很遥远,不必担心

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调查发现,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意味着每8人就有1人中招。中老年群体是慢阻肺的“重灾区“,每三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是慢阻肺患者。由此可见,慢阻肺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一些朋友开始可能对慢阻肺这个名字不熟悉,这是因为慢阻肺还有很多个不同的外号。通俗的说就是人们常说的“老慢支或老慢气”和(或)“肺气肿”,都属于慢阻肺的一种。如您曾经被怀疑或诊断为以上情况,就必须考虑患有慢阻肺、建议尽早前往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微信图片_20221116171818.jpg

常见误区二:慢阻肺扛扛就过去了,没啥大碍

和大家熟知的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慢阻肺也被列为四大慢性病之一。与前两者相比,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却要差的多。由于经常会出现气急、呼吸困难、多痰、长期咳嗽等症状,致使连基本的日常生活都存在困难,如爬楼梯、外出购物等。

除日常症状影响外,慢阻肺控制不好还将引起急性加重,造成多方面危害如急诊、住院治疗、肺功能损害以及庞大的家庭经济开支。

微信图片_20221116171802.jpg

常见误区三:慢阻肺反正也治不好,就不治疗了

一些朋友听说慢阻肺的危害和需要长期用药后,往往只能够看到眼前。自我丧失信心、因年龄偏大、收入等情况,而不愿意面对或放弃治疗。这种情况最终往往得不偿失,一方面造成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恶化、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他人协助,同时也显著增加急性加重的次数。与每次住院花费大几千上万相比,坚持长期治疗的花费并不高,一个月平均下来大概不到一千块钱。因此,即使不考虑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也是长期规律治疗更具性价比。

需要肯定的是,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慢阻肺已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防,即防止急性加重发生、减少住院、肺功能损害等。治,是让慢阻肺的症状得到控制、从而实现自理自立。规范防治慢阻肺,其目的是从长期来看:①改善平时症状、达到更好的正常生活质量;②减少急性加重,降低总体治疗负担;③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疾病的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