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上长了个“鼓包”,时隐时现
这是得了什么怪毛病吗?
其实,这是一种
不常见的腹外疝——“腰疝”
近期,我院普通外科团队为一位右侧腰疝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下腰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巧妙地将微创技术与肌后修补的最新理念结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该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普通外科治疗复杂疝、罕见疝的技术水平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68岁的李大娘(化名),一个月前发现右腰部有一约鸡蛋大小的肿块,平躺时会变小,起初并没有当回事。近日来,活动和久站之后,肿块明显变大且腰部绞痛难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李大娘这才慌了,赶紧来到我院普通外科就诊。结合病史、查体、彩超及腹部CT检查结果,临床诊断李大娘为:右侧腰疝。
在麻醉科和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配合下,普通外科团队成功为李大娘实施了腹腔镜下腰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用时不到1小时。
术后,李大娘右腰部的肿块消失了,也不痛了,肚皮上仅仅留下了3个直径约0.8cm的小切口。术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床活动,第三天康复出院。
到底什么叫腰疝?
腰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怎么治疗呢?
什么是腰疝?
腰疝是由于腹腔内器官或脂肪等通过腹壁缺损进入腰背部皮肤下面所造成的。
腰疝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其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是一种不常见的腹外疝,仅占腹外疝的2%左右。
诱发腰疝的病因有哪些?
01 先天性腰疝:
多发生于婴儿,约占20%,一般为胎儿在发育时期腰背肌或筋膜发育不良所致。
02 后天性腰疝:
外伤因素:腰部受到外伤,会导致腰部肌肉保护不足,可能引发本病。
医源性因素:接受过肾脏手术、肾周脓肿引流术、神经切除术、腹壁肿瘤切除手术等人群,腰部会有创口,造成腰部三角区肌肉保护不足,容易引发本病。
疾病因素: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前列腺肥大、长期便秘、慢性肝病等,可能造成腹部长期或突然压力增高,容易引发本病。自身免疫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等导致体质下降,营养不良,容易造成腰部肌肉萎缩,使腰背部原本就薄弱的肌肉、筋膜保护层更加薄弱,也可能引发本病。
如何治疗腰疝?
既往腰疝通常行开放手术,随着我院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升,已常规开展腹腔镜腰疝修补术,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该手术方式较传统手术方式优势明显,在医疗费用不增加的前提下,切口小、创伤更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更低,真正做到修补的精确性和手术的微创化,实现了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愿望。
近年来,在我院院长、普外科主任医师周业庭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汪宝林的带领下,我院普外科团队不断探索、加强腹腔镜技术的应用,目前,科室常规开展腹腔镜下切口疝,食管裂孔疝,减肥手术,疝TAPP、TEP手术,胃肠癌手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胆胰手术,腹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乳腺微创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