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官方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微资讯

健康管理

医防融合—健康教育
医防融合—健康教育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管理 > 医防融合—健康教育

科学防疫 | 一个口罩戴多久该更换?7种情况必须扔掉

发布时间:2022-04-23 08:50:39作者:周军浏览次数:

如今出门不戴口罩感觉寸步难行

新冠疫情下,口罩已成为国人

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image.png

一个口罩能戴多久?

为什么坚持戴口罩有人还会被感染?

今天,沭医君就给大家盘点一下

戴口罩的常见错误

让你的口罩发挥真正的防护作用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01 分清正反面

口罩分正反面、上下面,正面(朝外)多为浅蓝色或深色,反面(朝内)多为白色或浅色,内有鼻夹金属条的为上方。

02 洗 手

戴口罩前需要洗手,因为口罩是相对无菌的,如果手比较脏就去触摸口罩,会把手上的脏东西蹭到口罩上,口罩就白戴了。

03 戴 上

确保口罩反面朝内,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04拉伸和压紧

戴上口罩后,将口罩下端向下拉至下巴处,把整个下巴都包裹住。用双手按压金属软条的鼻夹,让鼻夹与鼻梁贴合。再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佩戴规范。

640 (4).jpg

划重点:

一次性使用!用完就扔掉,避免重复佩戴,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湿气后,换上新的清洁并干燥的口罩。

5种做法会让口罩失效

戴口罩的方式错了,非但起不到防护效果,还可能因此致病。

No.1 口罩拉到下巴、挂在胳膊上

口罩戴得久了,不少人习惯把口罩拉到下巴处,露出口鼻,特别是逛商场、就餐时。疫情期间,环境中可能有悬浮的病毒。脖子和下巴是病毒暴露区域,将口罩拉到下巴,口罩内层会受到污染,将口罩戴回口鼻时,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

还有些人把口罩套在胳膊上,需要时再重新佩戴,这样也不可取。肢体活动时,有可能无意中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且手臂活动范围更大,口罩里层容易沾染到灰尘和细菌,反而起不到防护作用;重新佩戴时,更容易被感染。

No.2 没有完全贴合面部

口罩和脸之间留有缝隙,人在呼吸时,气流会流向缝隙。测试发现,戴口罩不贴合面部时,外部细菌泄漏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口罩与人脸留有缝隙,会严重降低口罩的过滤作用。

640.jpg

正确做法:戴口罩时按一按鼻子,贴合整个脸部。佩戴口罩必须遮住全部口鼻,金属条紧贴鼻梁,上端在眼眶下面,下端覆盖下颌。

No.3 摘口罩时碰到口罩外侧

我们通过口罩阻挡了飞沫,如果用手直接从外摘下,相当于打开了接触传播的通道。手可能会被口罩外侧污染,如果再忘记洗手,去摸鼻子揉眼睛,病毒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体。

摘口罩方法:

● 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 用手指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摘掉口罩后应洗手。

640 (2).jpg


图片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




No.4 口罩戴反了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般有三层,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如果口罩戴反,阻水的外层朝内,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透过,戴一会儿口罩湿了,就丧失了阻挡作用。

No.5 口罩用酒精喷洒

将口罩高温蒸煮,或是用大量酒精喷洒,看起来像是消毒,其实这些方式专家都不认可,反而会浪费口罩。口罩能防护病毒,是因为病毒会伴随液体飞沫形成小颗粒,附在口罩上。用酒精喷洒口罩表面,酒精挥发时会将里面的水分一起带走,再使用时,被分离出来的病毒有可能被吸入。

7种情况务必更换口罩

口罩内部易附着人体呼出的蛋白质和水分等物质,导致细菌滋生。

一般情况下,医用外科口罩使用4小时后应该及时更换。

“超期服役”将使口罩的防护效能大大降低。

640 (3).jpg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换口罩:

1. 口罩受潮时;

2. 口罩内有异味时;

3. 呼吸阻力明显增加时;

4. 口罩有破损或损坏时;

5. 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时;

6. 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时);

7. 曾使用于隔离病房或与病患接触。

专家提醒,医用防护口罩,如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都可以有效阻挡新冠病毒的入侵,但普通的布口罩几乎没用。

佩戴口罩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所以不要让口罩成摆设。

在露天通风良好,无人员聚集且自己未生病时(与他人距离至少2米以上),可以不戴口罩,而在其他公共场合要规范佩戴。

如果佩戴时间长感到不舒服,最好的办法是及时离开,缩短停留时间。

64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