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没有症状,就可以不用管它。”这是很多患者在体检中意外发现患有胆囊结石后的自我安慰,也因此拖延了治疗。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真的不用治疗吗?实际上,这是一种常见的认知误区,它常常导致病情被忽视,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家住沭城街道的61岁王大妈(化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患有胆囊结石多年,却因长期无痛感而未予重视。直到右上腹出现隐痛,她才前往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却不料被诊断出胆囊癌晚期,且肝内已有多发转移。医生遗憾地告诉她,已经错过了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机会。
那么,胆囊结石究竟是怎么回事?不痛就真的不用管吗?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肿瘤科高年资主治医师杨冬为大家答疑解惑。
什么是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顾名思义就是胆囊里长了石头。具体来说,胆囊结石是胆石病的一种,胆石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在我国,胆结石的患病率约为0.9%~10.1%,平均约为5.6%,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而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 2.3%-6.5%。
胆囊结石有哪些症状?
❶ 腹痛:胆囊结石患者的疼痛位置多在右上腹,多为阵痛。结石如被卡在胆总管中,会刺激胆总管造成痉挛,进而引发疼痛症状。
❷ 黄疸:结石阻塞胆管后,会影响胆汁排出,导致黄疸症状。黄疸的轻重程度与结石阻塞的情况有关。
❸ 胆绞痛:胆囊结石会引起胆囊痉挛,表现为胆绞痛。患者多为右上腹疼痛,疼痛较为剧烈,呈现阵发性,每次疼痛时间在15-30分钟之间,严重时会放射到肩膀和背部。
❹ 高热:结石在胆总管中不能排出,会导致胆管梗阻,胆管会被细菌入侵,进而导致胆管炎症,可继发全身感染,引起高热症状,患者体温可达到39-40度。
胆囊结石的诱因是什么?
❶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缺乏运动及久坐不动都会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因为这会减缓身体代谢,降低胆囊收缩能力,导致胆汁排空不畅,同时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使得胆固醇易于沉积,增加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❷ 不良饮食习惯:不吃早餐、高脂肪饮食以及暴饮暴食都是胆囊结石的重要诱因。经过一夜贮存,胆囊内胆汁充足且胆固醇饱和度较高,正常吃早餐能促进胆固醇随胆汁排出并降低其饱和度,减少结石风险;而不吃早餐则导致胆囊不收缩,胆汁长时间滞留,胆固醇易沉积形成结石。此外,摄入过多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高脂肪饮食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会打乱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节奏,同样增加结石风险。
❸ 体重超标:肥胖人群更容易患胆囊结石,因为肥胖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并降低胆囊的收缩能力。
❹ 疾病因素:慢性胆囊炎、糖尿病以及某些胃肠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等都是胆囊结石的重要风险因素。慢性胆囊炎患者因胆囊壁长期受炎症刺激,胆囊收缩能力减弱,胆汁排空不畅,易形成结石。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利用障碍,身体代谢异常,也易引发胆囊结石。而胃肠手术会改变胆汁排泄路径,增加结石形成的机会。
✔ 适当增加运动。
✔ 按时合理吃早餐。
✔ 规律三餐,进食多元化,不偏食。
✔ 多进食高纤维食物,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 避免不健康地快速减肥。
胆囊结石不痛=没危害?
胆囊结石不痛并不等于没有危险。虽然有些胆囊结石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结石没有潜在的风险。如果因为不痛就长期放任不管,那么它将会给身体带来以下几种危害:
❶ 并发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在形成后,会不断地对胆囊内壁进行摩擦、刺激。久而久之,胆囊黏膜就会出现破损而形成慢性炎症感染,在这种反复感染中,胆囊壁会逐渐产生炎症增生、纤维化,最终导致胆囊萎缩,使胆囊功能受损直至完全丧失。
❷ 引发胆道系统梗阻:一旦结石随着胆汁的流动而移动,随时有可能梗阻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诱发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造成胆囊壁坏死、胆囊化脓穿孔等,甚至是胆汁性腹膜炎,引发中毒性休克症状,危及生命安全。
❸ 并发胆总管结石: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如果堵塞胆总管,则会引起腹痛、高热、黄疸等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症状。这样一来,不仅病情加重、处理难度加大,情况严重者还可引发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肝脏衰竭等致命并发症。
❹ 诱发胆囊癌:据临床数据显示,胆囊结石和胆囊癌密切相关。约70%~80%的胆囊癌伴有胆囊结石。特别是胆囊结石病史越长,结石体积越大、数量越多,其诱发胆囊癌变的风险也会越大。
杨冬主任提醒大家:沉默的结石,隐藏的威胁!胆囊结石初期可能并无明显痛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它的存在。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及早发现胆囊结石的重要途径。一旦发现胆囊结石,及早就医处理是明智之举。切勿因为暂时没有痛感就放任不管,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下一篇:秋季昼夜温差大,警惕脑梗死来袭!